污水處理系統,在城市的公共安全衛生中擔負著極其重要的作用,一旦道路上污水冒溢或出水不達標排放,會使污水中的各類病菌、病原體擴散到環境里,帶來極大影響。凈化水廠24小時高效運營,是廣大市民安心生活、工作或居家隔離的重要保障。
位于鎮海石化區的寧波市水務環境集團嵐山凈化水廠,每天要處理20萬噸生活污水,主要服務江北、鎮海、海曙等區域;鎮海區人民醫院、中國科學院大學寧波華美醫院和寧波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,這些醫院排出的醫療廢水經自行預處理后進入排水管網,然后通過管道進入廠區。
鎮海疫情發生以來,為確保水廠運行安全有序,謝國杰和15名職工一直堅守在最臟、最臭、最累的排水一線。他們的工作,沒有人看到,更難有人了解,可以說,這是一份默默無聞的堅守。“心一直繃得緊緊的。凈化水廠必須確保24小時運轉、必須確保100%合格出水、必須確保不發生道路排水井污水冒溢。”謝國杰表示。
這16名堅守在排水一線的職工,有剛入職沒多久的“95后”新人,有4歲孩子的父親,也有抗疫夫妻檔。12月10日凌晨2點10分,水廠職工鄭超記錄完生產數據,佩戴上護目鏡、手套、口罩,走出中控室,開始了夜間廠區的第三次巡檢。外面冷風颼颼,他快步走到廠區進水處觀察進水情況,又沿著廠區污水凈化流程路線,巡檢水質和設施運行情況。鄭超發現細格柵兩側存在明顯的水位差,立即手動啟動格柵運行,并用齒耙清理垃圾,確保污水正常過水。“疫情防控期間,污水內的垃圾明顯較平時多了許多。像這樣的巡檢,每次需要穿過10個構筑物,耗時一個多小時。”鄭超說。
12月6日以來,水質工藝調控員徐華華一直堅守在一線。面對繁重的任務,他強忍著足底酸脹,連續奔走在調整生產工藝的一線,每天步行2萬步,已連續奮戰五天。
12月9日一早天剛亮,徐華華拿著對講機快步走進中控室,對著大屏幕仔細查看實時的進出水數據,“目前‘多段AO+反硝化深床濾池’工藝運行正常,出水水質達到國家標準,就是目前運送污泥的車輛難以按時進廠,剩余污泥處置起來稍顯‘捉襟見肘’。”
據介紹,嵐山凈化水廠除了每天保證20萬噸的污水處理量以外,還承擔著每天向鎮海石化區的碧海水廠、鎮海電廠、動力中心等大型企業供應4萬多噸再生水的重任。目前,再生水設施運行一切正常,源源不斷的高品質再生水正在“解渴”企業的“喝水”機器。
除了嵐山凈化水廠,市水務環境集團所轄的5座凈化水廠,日處理污水量達95萬噸,目前設施運行一切正常,出水水質均達到或優于國家標準